日本石川擂潰機(Ishikawa Mixing and Grinding Machine)是一種集攪拌、分散、粉碎于一體的高精度設備,憑借其剪切力控制、溫控穩定性及氣氛調節能力,在電子材料、新能源電池、醫藥、化妝品、食品及陶瓷材料等多個制造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。其核心技術優勢在于能夠實現納米級分散、低損傷混合及高均勻度漿料制備,滿足現代工業對材料精細化加工的嚴苛要求。
石川擂潰機通過高速剪切與精密研磨的協同作用,可將金屬、陶瓷或有機顆粒均勻分散至納米級別(50-500nm),大幅減少顆粒團聚現象,提升材料的導電性、流變性能及機械強度。例如,在電子漿料制備中,銀顆粒的均勻分散可使電阻率降低15%-30%,同時優化印刷適性,確保厚膜電路的線寬精度控制在±5μm以內。
設備支持真空(-0.095MPa)及惰性氣體(如氬氣、氮氣)環境操作,避免高活性材料(如硫化物固態電解質、硅負極)在加工過程中的氧化或分解。溫控精度可達±2℃,適用于熱敏感材料(如藥物活性成分、高分子粘結劑)的溫和處理,防止高溫導致的性能劣化。
通過調整轉速(500-5000rpm可調)和剪切時間,可精確優化漿料的粘度、觸變性及穩定性,適應不同工藝需求,如:
高粘度漿料(如電池電極涂布)→ 低速高剪切,確保均勻性
低粘度納米分散體系(如導電油墨)→ 高速均質,提升分散度
厚膜電路 & 光伏銀漿:實現銀/鈀(Ag/Pd)顆粒的納米級分散(D50<200nm),提升導電性,降低燒結后的線寬偏差(±2μm),適用于高密度集成電路與高效異質結(HJT)太陽能電池。
MLCC(多層陶瓷電容器)電極漿料:確保鎳(Ni)與鈦酸鋇(BaTiO?)的均勻混合,使介電層厚度降至1μm以下,提升電容性能。
柔性電子油墨:用于印刷電路(PCB)、RFID天線等,碳納米管(CNT)/銀納米線復合油墨的方阻可<0.1Ω/sq,同時保持良好的彎曲耐受性。
鋰離子電池電極漿料:
三元材料(如NCM811)與PVDF粘結劑的均勻混合,使極片面密度偏差<±1.5%,電池能量密度提升5%-8%。
硅碳負極中納米硅(~100nm)與石墨的均勻復合,循環壽命>500次(容量保持率80%)。
全固態電池:
硫化物固態電解質(如Li?PS?)與電極材料的均勻復合,界面阻抗可降至10Ω·cm2,提升離子電導率。
適用于干法電極工藝(無需溶劑),適配下一代4680大圓柱電池技術。
藥物制劑:
難溶性藥物(如曲康唑)納米晶化,生物利用度提升2-3倍。
溫敏型藥物(如蛋白質制劑)的低溫混合,避免變性失活。
化妝品:
食品加工:
魚糜制品(如魚丸、魚糕)的纖維破碎,使口感更細膩。
巧克力、堅果醬的精細研磨,避免油脂分離,提升順滑度。
先進陶瓷:
氧化鋁(Al?O?)、氮化硅(Si?N?)等陶瓷粉體的超細研磨(D90<1μm),燒結后相對密度>99%,適用于精密陶瓷基板、切削刀具等。
智能化工藝優化:結合實時傳感器數據(粘度、溫度等),動態調整參數,提升批次一致性(如豐田電池產線的AI控制試點)。
綠色制造適配:進一步優化干法電極工藝,減少溶劑使用,降低鋰電池生產成本。
跨領域擴展:如生物醫藥中的脂質納米粒(LNP)制備,用于mRNA疫苗遞送系統。
石川擂潰機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精密分散、溫和處理及工藝適應性,使其成為電子、新能源、醫藥等高附加值行業的關鍵設備。隨著5G、固態電池、生物醫藥等產業的快速發展,其對材料微觀結構的精準調控能力將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。